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法媒:韩“污点”科技官员复出引发抗议

更新时间:2017-08-16 07:12点击:

  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法媒称,在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被控掩盖一起臭名昭著的干细胞研究造假事件——被任命为韩国高级科技官员后,该国数百名科学家8月9日表达了愤怒。

  据法新社8月9日报道,朴基荣被任命为某个新组建的科学中心的负责人,负责分配为研究项目提供的政府补贴和经费预算。

  但在10年前,朴基荣是杰出干细胞科学家黄禹锡研究造假丑闻中的关键人物。

  240名年轻科学家在声明中说:“她的名字和创新相去甚远。更确切地说,这个名字是科技工作者的噩梦。”

  报道称,年轻科学家在声明中呼吁韩国总统文在寅取消于本周早些时候宣布的这起任命,并且谴责朴基荣虽然曾处于黄禹锡丑闻的“中心”,但一直“执迷不悟”。

  报道称,黄禹锡在2004和2005年发表于《科学》周刊上的两篇文章中声称已经从克隆出的人类胚胎中提取出干细胞(全球首次),这让他被称赞为“韩国的骄傲”。

  但是后来他的研究被发现具有欺骗性并且充斥着道德败坏行为。

  报道称,在朴基荣2004至2006年担任总统情报科学技术助理期间,黄禹锡和他的研究获得了慷慨的政府补贴,朴基荣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还是黄禹锡发表在《科学》周刊上的一篇论文的15位共同作者之一。

  报道称,在被控掩盖黄禹锡干细胞研究中的重大缺陷以及使用许多人类卵子的项目中存在的道德败坏行为后,她引咎辞职。

  尽管如此,她还是转而成为顺天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政府研究人员工会发布了一份独立声明,称朴基荣获得的新任命为韩国科技界敲响了“丧钟”。

  报道称,曾揭露黄禹锡骗局的著名研究人员网络社区生物研究信息中心和多个活动人士团体以及韩国的三大反对党一道,加入了批评者的行列。有人声称,她之所以能够空降到这个职位上来是因为她和文在寅的关系。

  美国:信用受损,难再获信任

  2012年12月6日,65岁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兰迪·巴比特黯然辞职。几天前,巴比特在弗吉尼亚州因为醉酒驾车被捕。这是美国官员引咎辞职的一个新近案例。当然,美国官员引咎辞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失职”,2012年12月19日,一则有杀伤力的报告将发生在当年9月11日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外交人员遇袭并遇害的事件归咎于安保的松懈。在调查报告发表后不到一天时间,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局局长埃里克·博斯韦尔、副局长查伦·兰姆及近东事务局官员雷蒙德·马克斯韦尔被迫辞职。又比如“失语”,2010年6月,美国前任驻阿富汗部队最高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质疑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推行的阿富汗战略,直接批评副总统拜登等政府高官,违反了美国军人的纪律,随后被解职。7月,这位四星将军“抱憾”提前退役。再比如“情色丑闻”,2012年11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宣布,因牵涉婚外情已向总统奥巴马递交辞呈,奥巴马当天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告诉本报记者,在美国,官员引咎辞职后要谋生,可以经商、写书、去大学教书、加入智库,或者做公益事业,但是要想在政治道路上东山再起可谓难上加难。

  前纽约州州长艾略特·斯皮策因为招妓丑闻辞职后去电视台做过新闻评论员。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虽然干满了两届,但是性丑闻事件也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在重操旧业继续回归电影的同时还不忘把自己的秘密情史出版成书。

  张军告诉记者,在美国,法律上并没有限制官员复职。但是美国是个极其重视信用的国家。小到开个账户办个银行卡,大到从政,都要看信用说话。一旦官员引咎辞职,信用受损,很难再赢得信任。“缺了谁地球都还转。”张军说。

  不过,也有例外,特别是因为美国存在大量的民选政治家:从总统、副总统到参议员、众议员都是选民投票选出来的。州一级别的,州长、州参议员、州众议员也是民选的,有些州的法官也靠公民投票。州以下的郡、市、县的主要行政长官也靠当地居民投票选举产生。

  这就存在一种可能:“如果污点能够被选民容忍,那么此人的仕途当然没有人能拦着”。

  纽约黑人资深众议员查尔斯·兰热尔就是这么一个幸运者。2010年,兰格尔遭到众议院道德委员会十三项指控,包括利用公款进行竞选募捐、未能按规定公开资产及收入、将住宅用的房租管制公寓用作竞选办事处以及疏于为海外的海滨别墅交付租金税。然而,2012年,选民却仍然支持他,让他又一次胜选。

  当然,像兰格尔这么幸运的政客在美国并不多见。2011年6月,因在网上向女性发出猥亵信息,来自纽约州的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安东尼·韦纳被迫向美国国会辞职。而2012年,纽约市内开始流传有关他要复出竞选纽约地方行政官员的小道消息,对此,很多纽约市民并不认同,认为由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来当纽约市长很难接受,甚至认为如果由他来出任纽约市长,将意味着社会底线的滑坡。

  (2013-03-04 0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