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鸿合科技 “带病”上会,能否成功闯关?

更新时间:2019-04-03 14:46点击:

  一边被指专利侵权、遭索赔1.43亿元,一边流动负债13.27亿元,再加上疑点重重的关联交易问题,鸿合科技备受市场质疑。“疾病缠身”,它能否闯关成功?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并首发,作者:杨一轩,编辑:程昱,设计:甄开心,编辑助理:苏欣然

  尽管深陷舆论漩涡,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合科技”)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根据证监会公告,鸿合科技首发申请将于4月4日上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鸿合科技与视源股份(002841.SZ)间的专利侵权诉讼仍悬而未决,其被后者索赔1.43亿元。

  据鸿合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涉诉的智能交互平板营收在主营收入占比超过64%,一旦被判侵权,将对其业绩造成明显影响。而根据证监会的规定,商标、专利等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需要中介机构重点关注。

  除了专利纠纷外,鸿合科技的招股书还曾被发审委问询多达57项,即使重新提交获得上会机会,其此前被媒体披露的大客户与股东有关联、私募闪电入股、董秘股份披露不全等问题依旧存在,“带病”上会质疑声又起。

  在A股市场,企业“带病”上市一直被从严监管。3月25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共50条,对信息披露、关联交易、持续经营能力等都有要求。被外界质疑“带病”上会的鸿合科技,能顺利上市吗?

  专利诉讼缠身

  卷入信息教育化领域索赔金额最大的专利纠纷案,曾是鸿合科技IPO路上的一大变量。

  公开资料显示,鸿合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营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及智能视听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学和高校、幼教、培训机构等。

  根据招股书,鸿合科技的智能交互平板销售收入不断上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43.72%增加至2018年上半年的64.49%。但就是这款主力产品被起诉侵权。

  去年底,视源股份全资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睿电子”),以涉嫌侵犯其四件专利的专利权为由,起诉深圳鸿合及母公司鸿合科技,要求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专用模具,并索赔1.43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视源股份方面提供的诉讼材料显示,视睿电子在2013年-2016年间,获得“一体机及其触摸菜单的调出方法”、“红外触摸屏及电路板连接装置”、“一种显示设备”和“一种触摸一体机”等四项专利。视睿科技表示,这四项专利技术解决了智能交互平板的“水雾”问题,在使用中,机体不再会因气温差产生水雾。

  而视睿电子对比发现,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旗下的26款智能交互平板产品均落入了相关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内。视睿电子在起诉书中称,根据各种中标信息,仅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通过投标形式,对涉及侵权纠纷产品的销售金额高达数亿元。

  该起诉讼案的最新进展是,鸿合科技对涉诉的四项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目前还未作出判定。但无论结果如何,鸿合科技在专利方面的表现令人生疑。

  在招股书中,鸿合科技称拥有15项核心技术,但其中只有3项是专利技术,其余的技术状态为“否”、“申请中”或“准备申请中”。此外,“申请中”的5项核心技术中,“书写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交互技术”均已被国家专利局驳回,这两项技术正是鸿合科技宣称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笔式电子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智能交互四大厂商专利对比。

  而在与视源股份的纠纷中,鸿合科技也因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受到外界诟病。

  据鸿合科技招股书,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拥有专利353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143件、外观设计专利187件。该招股书附件展示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重要的发明专利却并未显示。

  相较而言,视睿电子共拥有专利1237件,其中发明专利161件。而视源股份共拥有专利2967件,其中发明专利320件。

  与此同时,鸿合科技虽然与四川长虹、深圳创维、视源股份一起,位列国内智能交互平板前四,但在专利数量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于子江的文章,截至去年底,长虹与创维的专利数量高达6297件和2930件。在反映企业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方面,视源股份最多,有263件,而鸿合科技为零。

  在研发投入上,鸿合科技也明显弱于视源股份。

  视源股份透露,鸿合科技涉嫌侵权的专利申请于2013年-2016年,在此期间,该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45亿元、1.88亿元、2.2亿元及3.16亿元。同时,截至2016年末,视源股份拥有技术人员129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3.39%。

  视源股份研发投入情况,图片来自时代财经。

  而鸿合科技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鸿合科技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10%、3.68%、4.10%,2018年上半年则在4.4%。按总营收估算,历年研发费用均低于视源股份。此外,截至2018年6月末,鸿合科技研发人员为576名,占总人数比例为20.43%。

  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重点关注对发行人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商标、专利等重大纠纷或诉讼。事实上,因专利问题,信利光电、苏州恒久、赛特新材、西点药业、方邦电子等IPO都曾受到影响。

  关联交易疑云未散

  鸿合科技于2018年6月首次提交招股书,发审委给出的反馈意见曾多达57项,去年11月再次更新招股书,但涉及关联交易的部分,仍疑点重重。

  根据招股书,鸿合科技营收从2015年的18.4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6.17亿元,几乎翻倍;而2018年上半年营收18.13亿元,快要赶上2015年全年的收入。而这些,都与2017年进入的客户Promethean World Limited(简称为“普米公司”)有关。

  2017年,鸿合科技与普米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后者生产智能交互平板产品。数据显示,普米公司的IWB(电子交互白板和智能交互平板)产品销量占全球7%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四。而在合作第一年,普米公司就成为鸿合科技的第一大客户,2018年上半年,普米公司带来的营收达到5.21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升至28.71%。

  鸿合科技近年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鸿合科技的招股书未披露的是,普米公司与股东鹰发集团之间存在关联交易。

  在鸿合科技提交招股书的前一年,有四家PE突击入股,除了共青城富视、苏州冠新、泰安茂榕外,剩下的一家就是鹰发集团。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鹰发集团是2017年7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的境外投资主体。当年9月,鹰发集团以逾3亿元代价,从股东手中取得鸿合科技10%股权,后经一轮增发后,其持股比例降至9.72%。

  从鹰发集团的股权结构来看,嘉御基金II对其持股100%,层层穿透后卫哲为最终受益人。而卫哲在鹰发集团提名下,成为鸿合科技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4年,卫哲与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龙科技”)合资成立福建一零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零一教育”),网龙占比49%,卫哲占比6%。次年发生股权变更,股东由网龙科技变更为福建省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而卫哲与网龙科技牵扯较深,其还是网龙系公司福建创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思教育”)董事。

  也就是在2015年,普米公司被网龙科技收购,成为后者子公司。

  鸿合科技股权关系,图片来自时代财经。

  2018年5月,卫哲辞去一零一教育董事以及创思教育董事职务。一个月后的2018年6月,鸿合科技递交上市招股书。

  据界面新闻援引多位资本市场人士的分析称,基于第一大客户与鹰发集团之间的关系,鸿合科技涉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

  另外,鸿合科技被诟病的一点在于董秘孙晓蔷的持股问题。

  据招股书,截至2017年末,孙晓蔷通过共青城富视持有鸿合科技0.91%的股权。但事实上,其在2016年已出资6.25万元,持有鸿合科技0.13%股权,在招股书中,董监高及主要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变动情况中提及这部分股权,但未出现在公司股权演变过程中。这部分股权到底从何而来?

  持续盈利前景难测

  专利诉讼结局未定,关联交易仍待厘清,而这些,已经为鸿合科技未来业绩埋下隐患。在发审委的IPO审核中,可持续盈利能力是重要的考核点。

  鸿合科技的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包括智能交互平板、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视频展台等,是该公司的收入支柱。

  据招股书,从2015年-2017年,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到鸿合科技主营收入的95.88%、95.72%和95.71%,到了2018年上半年,该数字更是提升到96.6%。

  其中,卷入侵权诉讼的智能交互平台销量增长尤为瞩目。据招股书数据,从2015年到2017年,该款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09亿元、11.77亿元、19.22亿元,占鸿合科技主营收入的比例对应为43.72%、43.24%、53.18%。到了去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64.49%。

  鸿合科技主要产品销售变动情况,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但引人关注的是,自从与普米公司合作后,鸿合科技的智能交互平板销量增长明显提速,且成为主打产品中唯一增长的产品。而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视频展台在近两年的销量增长明显放缓,有些甚至出现下滑。

  由此可见,鸿合科技的业绩主要依赖智能交互平板的持续增长。但其与普米科技于2017年3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期限为36个月。如今合作已进行两年,如若顺利上市,一年后,鸿合科技要靠什么维持现有的业绩增速?

  而在此期间,如果侵权被判成立,鸿合科技的智能交互平板可能面临无法正常生产、销售,对业绩的打击可想而知。

  对鸿合科技而言,本身已经面临不小的财务压力。

  截至2018年6月30日,鸿合科技的流动负债为13.27亿元,在负债总额中占比96.15%。其中,短期借款3.04亿元,大部分为保证、抵押、质押借款。同时,其资产负债率为67.82%,高于行业上市公司均值54.56%。

  对此,鸿合科技曾在回复《长江商报》采访时称,主要是公司规模快速扩张,通过银行贷款和盈利留存满足资金发展需求。

  不过,上市或许能为鸿合科技减缓资金压力。

  鸿合科技去年首次预披露中提到,合计拟使用募资11.57亿元,其中,拟使用7.7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66.55%。一般而言,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40%以上,就说明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

  根据鸿合科技测算,未来三年,其流动资金缺口为3.87亿元,如果IPO成功,将使用2.5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后,公司还存在1.37亿元的资金缺口。

  流动性压力尚存,可持续盈利能力也令人怀疑,再加上专利纠纷、关联交易披露问题等,鸿合科技要过会面临不小挑战。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行业资深律师分析称,“企业应首先确保IPO招股书中所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随着近几年监管的不断加强,有不少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企业都被拦在资本市场的门外。就算企业成功闯关了,一旦被发现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后果都会很严重,但最受伤的还是广大普通投资者。”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